欢迎您登录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
位置 : 首页 > 退役军人志愿队 > 正文

《奇袭白虎团》的幕后英雄

来源:尊崇网 zunchongwang.com    时间:2021-04-06 14:16:47    浏览:746   

浏阳原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余启龙

四十九年前,一部名叫《奇袭白虎团》的电影风靡了全国。

那时还是小学生的我,在月明星稀的夏夜,面对乡村晒谷场上那方小小的银幕,被剧中人物英雄侦查排长杨育才鼓荡起的豪情,一如田野上带着青草气息的晚风,浩荡而又深沉。

这部电影对我的直接影响,是后来让我也穿上了军装,走进了军营。成为了一名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与安全的边防战士。

四十九年后,已然两鬓苍苍的我,却以浏阳市薪火退役军人公益志愿服务队的名义,意外地走进了《奇袭白虎团》中一名幕后英雄的家。

浏阳枨冲镇,青草社区。

已是90高龄的余启龙,依然身体健朗,精神矍铄。


四岁丧母。十六岁丧父。这位出身苦难贫寒的农家孩子,在人生刚一开始,就受到命运之神的严酷鞭打。靠着哥哥嫂子的悉心照顾,才得以长大成人。

19岁,与邻村女子肖桂珍结婚。

20岁,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

余启龙没什么文化,未受过“位卑未敢忘忧国”之类的师训,但凭着一种朴素的家国理念与爱国情怀,以及青年人天生的豪迈气概,他毅然婚后报名应征。

此时,他结婚还不到半年。按规定,是可以不应征的。妻子与岳母也激烈反对。但热血青年立功疆场的报国之志是如此坚毅,决心已定的余启龙,硬是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众多亲人,穿上了志愿军军服。


出征的场面催人泪下。

1951年4月,新婚的妻子,亲自为丈夫戴上大红花。手在颤,泪在流,心在痛。分明有万千语言要说,却又默无一词。那时的人们,还不习惯当众表达感情,连一个激情的拥抱都不敢。只是反反复复地为丈夫整理着军装。末了,也就是一句平淡的“保重身体,平安回来。”

那一次,青草乡入朝作战的新兵共有七人。除了余启龙,另六人(已故)分别是:唐孝荣,龙星富,葛建章,刘荣生,罗秋生,唐伦伯。他们一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二营六连。

5月,部队在天津集训。

9月,经丹东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志愿军68军入朝,恰逢美军在北汉江至文登里一线开展秋季攻势。针对志愿军反坦克火力薄弱的缺陷,美军集中大量坦克,实施坦克集群突击的“坦克劈入战”。余启龙所在连队作为新兵,积极配合老兵们挖战壕,打山洞,修工事,在68军兵力不足、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与兄弟部队一起连续奋战一个月多,最终挫败了美军的“坦克劈入战”,创造了人民军队历史上步兵反坦克的光辉战例。

1953年7月,著名的金城战役打响。

金城战役是朝鲜战争的最后一仗。正是那一仗,促使美军与李承晚政府不得不放弃幻想,老老实实地坐到了谈判桌前。

也就是在那一仗中,电影《奇袭白虎团》所描绘的真实故事由余启龙他们68军203师607团的一个侦察小分队精彩上演。

所谓的白虎团,是南朝鲜军的第一师第一团。第一师是“首都师”,是南朝鲜军的王牌劲旅。而第一团又是第一师的精锐,所以才称“老虎团”,是精锐中的精锐。

“当时我们的目标,是要夺取890高地。敌白虎团就隐藏在890高地后山。”提起这段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岁月,余启龙昏花的老眼中瞬间溢出一层亮光,精神也为之一振。

夺取890高地,需要经过一段3000米的开阔地,那是被敌方炮火控制的封锁区。为减少正面进攻的牺牲,上级命令他们派一个侦察小分队,先绕到高地后面,端掉他们的白虎团老巢。

《奇袭白虎团》中的主角“严伟才”的原型,就是余启龙他们团侦察排的副排长杨育才(与余启龙一起入伍)。1953年7月13日,杨育才乔装打扮成“南朝鲜军”,带领一支13人的侦查小分队,利用夜幕巧妙地通过层层岗哨盘查,单刀深入敌后,先在白虎团外围二公里处与狭路相逢的机甲团2营一番激战,趁敌混乱之机,越过公路,直扑白虎团团部二青洞。然后又兵分三路分头袭击:一路歼灭旁边的警卫排,一路袭击敌人炮兵指挥部,杨育才一路冲向白虎团团部——正在大会议室里围着沙盘研究作战方案敌军官当杨育才侦查分队如神兵天降般破窗而入时,敌人惊得目瞪口呆,有人还未醒过神来,就倒在了志愿军的枪口之下。有两个反应快的想跳窗逃走,又遭到外面伏击小组的射击。事后得知,这些军官中包括敌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白虎团团长崔喜寅、机甲团团长陆根珠与多名高级军官。这次几近完美的奇袭,仅仅只用了十几分钟,就打死打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6人。而杨育才率领的小分队,只有一人受轻伤。

此次配合奇袭作战,余启龙他们排荣获集体二等功,杨育才个人荣获特等功和“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们缴获的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至今还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此后,正面夺取890高地的战斗开始。尽管歼灭了白虎团团部,但敌军仍在890高地构筑了大量坑道工事和明暗火力点。其堑壕将各地堡群相连接,形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这样的防御体系让志愿军付出了极大的牺牲。特别是在那片3000米开阔地带,尽管有雨夜的暮色掩护,但敌人的密集炮火仍然极具杀伤力。探照灯的光亮犹如白昼,信号弹在空中一波一波,前头的战士一排排倒下,后面的人又倔强地冲上来。这场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接力,整整持续了四个小时。余启龙他们二营六连是一支130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38人!13班副班长张仕秀,在子弹打尽、手榴弹扔光后,用身体堵住敌方碉堡的枪眼,壮烈牺牲。余启龙和他的战友们,正是凭着这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强信念,成功夺取890高地。之后又一路乘胜追击白虎团残兵,歼敌数千,向南扩展阵地160多平方公里,一直打到离汉城只有十多公里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因美军同意谈判,停止进攻。

在夺取890高地的战斗中,余启龙所在班荣获集体一等战功。也是在这次战斗中,他与浏阳战友葛建章一起,在炮火纷飞的火线战场上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一年,他才22岁,岁月青葱,风华正茂。可在精神上,他已经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奠定了一生的根基。

1955年3月,由于朝鲜战争结束,部队参战3年10个月后凯旋回国驻军江苏徐州。1956年4月退伍回乡,回乡后余启龙一直在高级社、生产大队担任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做党务工作。在此后漫长的人生路上,他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了无数的坎坷曲折。面对艰难,想想曾经怎样在3000米枪林弹雨中穿越生死,就不觉得难了。面对诱惑,想想被炮火撕成碎片的战友,想想火线上面对党旗的铿锵誓言,也就没什么可动心的了。一位经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火洗礼的老战士,直到如今,人生向晚,繁华落尽,清白一生的余启龙,依然无怨,无悔。


90高龄的战功老兵余启龙,思路还如此的敏捷,记忆力非常清晰,他说203师的老师长叫杨栋梁是老红军;607团二营营长叫耿营长是抗日战争老兵;六连连长叫吕大勤(山东人)是解放战争战斗英雄;13班副班长叫张仕秀(湖北人)是同连战友,抗美援朝全国著名战斗英雄。70年来,经常想念他们,特别是青草乡一起入伍并肩作战已经去世的六位战友,经常做梦都梦见他们。


而我,面对老人沧桑而又沉静如水的容颜,突然又有了少年时看完《奇袭白虎团》回家的路上,乡野晚风扑面而来的感觉:磅礴、浩荡,而又深情款款。


                                                                                                                                                 浏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会长黄文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指导:浏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创业就业科)     平台运营:浏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      地址:浏阳市淮川街道城东社区思邈路10-12号天马大厦1至2楼